1、关于牛初乳的概念 牛初乳是母牛分娩后最初几天内所分泌的乳汁。初乳中的各种成分(乳糖除外)随泌乳时间的延长而迅速衰减。 畜牧学家把母牛分娩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牛初乳,第8天以后则通称为常乳。这和人母乳的阶段划分有所不同。(人母乳分为:初乳,产后1~6天;过渡乳,7~20天;成熟乳,21天~15个月) 2、牛初乳是兼具营养和保健作用的食品 母牛分娩后第1次挤出的初乳中各种营养成份(除乳糖外)的含量是常乳的2~5倍,还含有多种活性免疫因子和促生长因子。具有免疫调节、调整肠道菌群、促进生长发育、延缓衰老等一系列生理功能,被誉为“21世纪的保健食品”。 我国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牛初乳的习惯。 我国科技人员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出牛初乳制品,现有数十家企业生产共约100多个品牌的牛初乳制品,其中约10种产品被卫生部批准为“保健食品”。 二、“规范”类别的确定 1、生鲜牛初乳 生鲜牛初乳只宜制定收购规范。 以母牛分娩后72小时内(3天内)挤出的乳汁作为规范收购的时间界限。 72小时内混合牛初乳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可达5%以上;IgG平均含量可达12mg/ml以上。可基本满足功能性食品的要求。 2、牛初乳粉 是生鲜牛初乳的浓缩制品,既可直接加工成功能性乳品,也可和其他原料相配合,加工成多种功能性食品,它是牛初乳制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基础原料。 三、制定“规范”的依据 1、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2、企业标准和新疆地方标准 3、牛奶和乳制品的相关国家标准 (我国有关牛初乳的基础研究工作薄弱,缺乏相关的科学数据和资料,不同作者的研究结果往往出现较大差距,增加了制定规范的难度。) 四、指标的设定 1、生鲜牛初乳 理化指标 根据母牛分娩后3天内初乳产量,减去饲喂犊牛的初乳量再进行混合后的初乳质量设定。对蛋白质、脂肪、非脂乳固体分别设定下限。初乳中蛋白质含量和IgG含量呈线性关系,为控制原料乳质量,鼓励交售优质牛初乳,设了三个等级,即:6.5%、5.5%和5.0%。 卫生指标 (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) 从保证食品安全角度考虑,主要参考《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》(NY5045)的卫生指标设定。 牛初乳不宜采用高温杀菌,对微生物应严格控制;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母牛在初乳阶段采用手工挤奶,控制微生物有一定难度,故对菌落总数(cfu)的设定和NY5045相同。 2、牛初乳粉 理化指标 根据原料初乳蛋白质下限及加工过程中的损失,将初乳粉蛋白质指标下限定为40g/100g,IgG指标下限定为10g/100g。 脂肪对初乳粉某些保健功能有促进作用,但对保质期有一定负面影响,故设定上限(5.0%)。 卫生指标 参考与奶粉相关的国标、行规、地标、企标作了设定。 五、IgG含量的测定 国家标准(GB/T5009.194-2003)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,规定为高压液相色谱法(HPLC法)。 考虑到牛初乳原料和牛初乳粉并不是“保健食品”(即经过卫生部批准的“健字号”产品),RID法(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)已被大部分生产企业采用,具有方法简便、准确度较高,成本较低等特点,故将其作为IgG含量的测定方法之一,和HPLC法并列。 六、结束语 本规范是我国初次制定的关于牛初乳和牛初乳粉的行业规范,在内容、项目、指标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,需要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进行验证,并不断修改、完善。 本规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、参加起草的各单位、牛初乳行业的同仁以及有关专家、学者,都对本工作给予大力支持,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,倾注了大量心血,在此代表起草小组,表示深切感谢! |